修晨,男,博士,助理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自然保護與生态修複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态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生态學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态系統評價與規劃、生态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态資産與生态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等科研和教學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17項,目前主持1項廣州市科學研究計劃,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項目等。截至2020年,在Ecological Research、生态學報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² 研究方向:城市與區域生态評價與規劃、生态系統服務功能形成機制、濕地生态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² 教育與工作經曆:2007年畢業于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生态學學士學位(植被生态方向)。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完成碩士學習(城市生态方向),轉入博士研究生攻讀階段。同年赴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 (Helmholtz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UFZ, Germany)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在UFZ保護生物學系開展濕地生态方向的博士論文研究。2015年6月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在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獲生态學博士學位。2015至2019年,就職于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生态環境與土壤修複研究所,受聘為生态環境工程師。2019年至今,太阳成集团tyc234cc林草系專任教師。
² 教學工作:主要承擔濕地生态學、生态監測與評價、自然保護地學、應用生态學、生态工程學、創新教育等本科課程。
² 近期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
(一)自然科學基金
1. 廣州市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城市濕地生态系統服務與農戶福祉空間分布耦合模式與機制——以廣州海珠濕地為例》(201904010099,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綠地碳源彙特征與管理調控研究》(31470703,技術負責人,排名第2);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林權改革後森林生态系統服務演變及農戶林地經營行為對其影響研究》(41601616,參與);
(二)科研項目
1. 生态環境部項目:《南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廣東區域》(PM-2015-002378,技術負責人,排名第2);
2. 生态環境部項目:《全國生态狀況變化(2010-2015年)調查與評估-廣東省專題》(STWN-01-19,參與);
3. 廣東省生态環境廳項目:《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GPCGD161115FD367F,參與);
4.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項目,《廣東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權益内涵及其工作體系研究》,參與;
5.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生态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專題研究》,主持;
6. 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項目,《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縣域生态資産核算體系與動态評估技術研究》,主持;
7. 廣東工業大學項目,《廣東省典型區域土壤環境地理分布空間模拟專題研究》,主持;
8. 深圳市項目:《灣區景觀生态格局演化及其生态效應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RCEES20180819,主持);
9. 廣州市項目:《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生态監測規劃》(PM-2016-002697,主持);
10. 廣州市項目:《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2016-2018年度濕地環境因子監測與生态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PM-2015-002368,主持);
11. 佛山市項目:佛山市高明區《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項目》(ZC2019(GM)ZX00280,主持);
12. 佛山市項目:《佛山市順德區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申報資料編制》(440606-201705-2016220-0022,技術負責人,排名第2);
13. 佛山市項目:《佛山市順德區生态保護紅線精準化勘界、管理辦法編制與标識設施建設》(440606-201705-2016220-0020,技術負責人,排名第2);
14. 佛山市項目:《佛山市順德區生态文明建設規劃(2014-2025)》(0809-1441SDG33B25/01,參與)。
上一條:韋麗沙 下一條:宋雯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