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研與學科建設 > 科研工作 > 正文

藝林大講堂|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舉行前沿科研成果學術報告會

2023-11-22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點擊:[]

11月13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于海珠校區教學樓205舉辦前沿科研成果學術報告會。安徽農業大學嶽俊陽副教授就“猕猴桃單倍型T2T基因組組裝及其性染色體的演化曆程”一題開展精彩論述。會議由張憲智副教授主持,相關研究領域老師和研究生參加會議。

會議伊始,嶽俊陽副教授介紹了猕猴桃基因組測序進展。我國猕猴桃種質資源豐富,産量和種植面積均位列世界第一,近年來國内外猕猴桃基因組學研究發展迅速,為分子育種研究與應用奠定了基礎。随後,嶽教授詳細講解了其課題組在中華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二倍體基因組的測序結果和分析方法。該基因組實現了單倍型分型組裝,并應用了自主開發的端粒到端粒(T2T)組裝策略,獲得了完整的中華猕猴桃基因組序列。quarTeT技術将以往難以獲得的着絲點和端粒序列組裝起來,實現了4.0版本基因組數據GAP-FREE的新高度,而且組裝質量非常高,BUSCOs評分96.8

嶽教授團隊運用新組裝策略,分别獲得了中華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A. eriantha)雌、雄株的高質量基因組,基于兩個物種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單倍型序列比較分析,鑒定出Y染色體上的性别決定區域(SDR),發現中華猕猴桃的Y-SDR區域位于25号染色體,而毛花猕猴桃的Y-SDR區域在12号染色體。結合新近報道的軟棗猕猴桃(A. arguta)、葛棗猕猴桃(A. polygama)、山梨猕猴桃(A. rufa)的Y-SDR區域研究結果,嶽教授團隊構建了猕猴桃屬物種性染色體的演化曆程,指出全基因組加倍、染色體異位、重複序列的積累是導緻猕猴桃屬不同物種之間性染色體和性别決定區域分化的潛在機制。

最後,在學術講座的互動環節,與會的師生們就基因組T2T組裝、性染色體分型、性别決定基因鑒定等方面展開交流,嶽教授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耐心解答,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經驗和思想啟發。

此次學術講座為學校師生搭建了廣泛交流的學術平台,為學院園藝學、林學相關學科高質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将繼續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舉辦相關學術講座,拓展學術視野,為推動學院學科建設、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上一條:優稀果樹團隊選育的優質耐儲橄榄新品種-... 下一條: 高州油茶雜交 F1代群體構建及遺傳評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