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0907)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該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标是立足廣東,輻射華南,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林業及相關行業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适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良好的學風和學術道德,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
2.掌握林學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專業技術與實踐技能。具備在林木、園林植物與花卉遺傳改良及産業化,森林培育、植被恢複與城市林業建設,園林設計與工程、森林生态與工程等領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推廣的能力。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取得一定創新性的成績,通過論文答辯。
3.具有應用第一外國語較熟練地閱讀本學科外文科技文獻、進行初步的外文科研論文撰寫及一般國際交流的能力。
二、招生對象
主要為生物學、植物學、園林、園藝、草業、生物技術、林業、林學、生态學等相關專業本科學曆(或同等學力)人員。
三、研究方向
1. 林木遺傳育種
(1)木本植物遺傳資源
林木遺傳資源的地域分布與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的保育,林木天然産物的提取分離、生物效應與産業化開發,經濟林木的馴化與繁育技術。
(2)林果植物遺傳改良
林木改良的策略和程序,育種目标與方案,林木的引種、選擇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的理論與方法,林木分子設計輔助育種方法與技術研究,以及林木良種繁育途徑和方法。
(3)資源植物學
資源植物的細胞學、生殖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形态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重要林木樹種及野生經濟植物資源重要經濟性狀的綜合研究。
2. 森林培育
(1)城市林業
開展對南方尤其是廣東省城市林業建設及與生态環境改善關系的研究,運用生态學原理在城市生态林業布局、植被群落結構優化、工程技術措施與生态效益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2)植被恢複與地力維護
主要研究我國南方生态脆弱區植被恢複及困難立地生态修複。
(3)森林生态與工程
研究天然林群落的結構和動态(側重森林生物多樣性及其動态),以及受損森林生太系統的人為幹擾機制和生态恢復技術(側重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
(4)人工林優質高産栽培
研究桉樹、杉樹、馬尾松、荷木、樟、互葉白千層等材用、藥用或其它用途樹種的優質、高産或有機栽培技術。
3.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1)園林植物與花卉遺傳育種
主要開展熱帶亞熱帶園林植物與花卉的遺傳改良和新品種選育工作。
(2)園林植物種質資源
主要開展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評價工作。
(3)觀賞植物生物學
主要開展觀賞植物的栽培與養護、花期調控以及采後貯運保鮮的生物學基礎與應用技術等研究。
(4)園林設計與工程
主要開展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配置、生态環境保護與重建、風景園林理論及實踐應用、園林景觀建築等方面的研究。
4.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1)城市水土保持
城市林業的環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城市林業的規劃與布局;城市水土保持規劃研制;城市林業的經營管理技術等。
(2)草業生态工程
草業生态工程營建的基本原理與技術;草業生态工程建設綜合效益監測與評價方法;特殊地區的生态環境重建與植被恢複技術等。
(3)環境修複工程
水土保持和植被修複中特色植物選育及施工技術研究與推廣,重金屬污染的礦山及農田植物修複技術研究,城市規劃區内退化劣地的生态修複和重建。
四、學制、學習年限與總學分
全日制林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修滿32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少于26學分,專業必修環節不少于6學分。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兩個學期内完成。
五、培養方式
全日制林學學術型研究生采取集中在校全脫産、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1. 貫徹以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的原則,以使研究生既深入掌握本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2. 采取導師負責與教研室(研究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并提倡不同學科的專、兼職導師組成指導小組進行集體指導。
3. 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采用課堂講授、專題讨論、科研試驗及參觀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課堂講授、交流研讨、試驗分析等結合起來,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 有計劃地聘請國内外專家來我院授課、作專題報告,派出部分碩士研究生到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修讀部分課程或進行科學實驗研究。
5.實行目标管理,要将碩士生中期考核、論文工作中監控手段有機結合,确保碩士生培養質量。
六、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設置由學位課(即必修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程,專業必修課程)、非學位課程(即選修課程課程考核以百分制計分,學位課程70分為合格(英語符合免修條件且申請免修的,視為合格),非學位課程60分為合格。
具體課程信息見《林學(0907)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及必修環節設置表》。
七、必修環節
全日制林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必修環節包括學術活動、教學實踐、社會實踐、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考查合格後分别計2、1、2、1學分,成績以“通過”和“不通過”給予評價。
1. 學術活動: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不少于15場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學術報告,每次應提交不少于500字的學術報告評述;研究生參加本學院組織的學術報告由學院進行考核;研究生參加學校及其他學院組織的學術報告由導師負責考核。
2. 教學實踐: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須參加答疑及批改作業、上輔導課及習題課、指導實驗或實習及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實踐活動。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實際工作量不少于40學時,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進行。教學實踐完成後,由研究生填寫《教學實踐報告書》,由導師寫出評語并給出成績。
3. 社會實踐:研究生社會實踐主要分為社會調查、企業合作研發、導師合作項目、生産勞動、挂職鍛煉、崗位實習、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活動。實踐時間不少于3個月,社會實踐期滿後,由社會實踐單位對研究生實踐表現進行鑒定,經認定合格後,獲得相應的社會實踐學分。
4. 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所研究的方向,閱讀有關文獻,寫出文獻綜述報告,并根據所研究的課題背景,進行開題報告選題,提出研究的關鍵問題、意義、研究方法、技術路線、預期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預期結果。研究生提交《太阳成集团tyc234cc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考核小組對研究生的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進行嚴格評審,給出考核成績。
八、學位論文
根據“碩士生以課程、學位論文并重”的原則,全日制林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有1.5年的時間來完成學位論文。
1.碩士學位論文工作包括選題和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論文撰寫、論文評閱、論文答辯等環節,按照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彙編》(2017年版)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2.學位論文的選題和技術路線應在認真做好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确定。選題應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研究結果應有新的見解或具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工作要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
3.研究生必須在相關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 1 篇或申請專利 1 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必須是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且太阳成集团tyc234cc為第一完成單位,若與我院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發表論文則以實際貢獻情況安排完成單位的排序,若發表如SCI或EI等高水平論文,排名前3均可。
4.有關學位論文的審核、論文的水平評價等的要求,按照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彙編》(2018年版)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必修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公示5個工作日無異議後,獲得畢業證書及農學碩士學位證書。
林學(0907)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及必修環節設置表
課程
類别
課程編号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學期
負責單位
修讀對象
學位
公共必修課
216004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I
2
32
1
馬克思學院馬院
全體研究生必修
216008
自然辯證法I
16
217002
基礎英語I-2
4
64
外國語學院
201045
文獻檢索論文寫作I
化學化工學院
除農經、農管、藝設以外的碩士生
專業必修課
204116
高級植物分類學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林學一級學科碩生
204075
高級植物生态學
非學位課程
(選修課)
215001或215002
職業生涯規劃
研究生處
全體碩士生
204059
專業英語
204112
高級植物生理生化學
204113
高級林木分子生物學
3
48
204114
試驗設計與R統計分析
204120
林木育種專題
204118
花卉采後生理與保鮮
農業與生物學院
204121
南方水土保持
204122
森林培育專題
204077
生态景觀工程
204060
植物現代繁殖技術
204908
生物信息學
204107
地理信息系統
204123
經濟林專題(油茶)
必
修
環
節
204004
學術活動
2-3
204002
教學實踐
204003
社會實踐
204001
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
補修課程
2門課程(森林培育學,植物學)
不計學分
參照本科生課程設置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錄取的研究生
說明:按一級學科(專業)課程設置表。
上一條:2025年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下一條:2025年園藝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
【關閉】